又曰:微喘表未解,则是表邪因误下上逆,与虚证不同。误下邪陷,当作结胸,反不结胸,其脉浮,此里和而不受邪,邪仍在表为欲解也。
欲饮水者,得水则哕,亦由虚寒之气上逆,不能化水而下输也。太阳病,重发汗而复下之,不大便五六日,舌上燥而渴,日晡所小有潮热,从心下至少腹□满而痛,不可近者,大陷胸汤主之。
今十余日不自下利,而有欲小便不得,反呕欲失溲者,是里不解也;不自汗出,而下身无汗,足下恶风者,是表不解也。心主血脉,取之而得者,即荣分之浮也。
宜干姜附子汤,宜从阴中回阳,不当于昼日烦躁,一假热证狐疑也。气之浓者,为阳中之阳。
医者贵乎贯通达变则得之,否则何以异于刻舟求剑也。发于阳、发于阴之义,不过就风为阳、卫亦阳、寒为阴、荣亦阴而言,殊未问曰:凡病欲知何时得,何时愈?
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;虚则寒凛不复。脉浮而紧,而复下之,紧反入里,则作痞,按之自濡,但气痞耳。